8月15日,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《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公众参与公告》,征求公众对该项目环境影 响、污染防治措施、项目选址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。
据悉,该枢纽工程选址于香炉洲,工程总工期约50个月,估算总投资49.99亿元。
长沙市湘江综合枢纽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,目前,该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,初步计划今年枯水期开工。
【工期】“第一坝”工期50个月
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,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的等别为Ⅰ等,为湘江干流规划的最下游一个梯级,设计年通过能力能达到7700万吨的2000吨级双线船闸、33孔泄水闸、8台单机1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发电机组、宽20米双向4车道的坝顶公路桥,坝顶高程40.5米,坝顶总长1461.7米。现在推荐的坝址位于香炉洲,距湘江一桥19公里,距株洲航电枢纽124.4公里,水库正常蓄水位31.0米,库容约8.12亿立方米,工程总工期约50个月,估算总投资49.99亿元。
“工程开发任务以改善湘江航运和长株潭三市供水环境为主,同时兼有改善长株潭三市滨水景观、发电、发展水上旅游、城市交通等综合效益,堪称‘长沙第一坝’。”工作人员介绍,“我们这个项目采用梯级渠化建设方案,在长沙市下游湘江河段建设,以适当抬高坝址上游湘江干流及其支流枯水水位,进行综合利用开发,形成一条2000吨级、通江达海、水深稳定的水运主通道,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,为长株潭地区的制造业、冶炼、钢铁等行业的运输开辟重要的载体,带动长株潭经济整体竞争力和湘江流域城市品位的提升。
此外,工程建成后,附属工程的电站总装机容量8.4万千瓦,年发电量3.64亿千瓦时,可充分缓解湘江枯水期长株潭城市群用电紧张的局面。”
【生态】工程对中华鲟影响甚微
“工程将完善受伤珍稀鱼类的救治机制,采取有效措施,对受伤珍稀特有鱼类进行救治救护。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介绍。
“调查发现,库区的珍稀鱼类主要是中华鲟等洄游性鱼类。大坝的截断使这些洄游性鱼类都不能顺利进入库区完成其生活周期,因此工程对这些珍稀鱼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。然而近年来库区内的中华鲟等珍稀鱼类已经极为罕见,而且库区并不是这些珍稀鱼类唯一的产卵和索饵场所。总的看来,工程对洄游性珍稀鱼类的影响是有限的。”专家分析说。
专家介绍,按照工程部署,“四大家鱼”也将受到一定的保护:实行人工放流的方法,要求相关部门在库区建立人工增殖站,培育四大家鱼鱼苗。同时,在每年四至六月鱼类产卵季节,由省里统一调度,大源渡、株洲、长沙枢纽同时开闸放流,使库区水体恢复自然状态,利于四大家鱼产卵。另外,应注意控制水库水体的污染,防止因富营养化造成的浮游植物过度繁殖,导致水体缺氧而引起鱼类死亡。
【环保】投资62.2亿元防水污染
“按照《湘江流域十一五规划》要求,在评价水域湘江建设一系列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,总投资62.2亿元,包括工业污水处理、城市污水处理、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,在规划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情况下,枢纽建成后,湘江水质基本可以满足现有功能区划要求。”专家介绍,枢纽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还将采取一系列防治水污染的措施。
【建议】14天内市民可发表意见
“枢纽工程是全长沙人民的工程,公众若有兴趣,可查阅和索取资料,期限为公众参与环境信息公开后10天以内(2007年8月15日—2007年8月25日),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日期为公众参与环境信息公开后14天以内。”专家介绍,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放在指定网站上,公众可以登录http://www.hnres.com(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网)查阅。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:征求公众对本项目环境影响、污染防治措施、项目选址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。
|